当前位置:专业观点
连锁企业都要建设连锁系统吗

是的,需要!

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,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有7个:战略(strategy)、结构(structure)、系统(systems)、人员(staff)、风格(style)、技能(skills)、共有的价值观(shared value),其中前3项属于“硬件”,后4项属于“软件”,它们相互作用、相互关联。系统对于企业大厦,相当于四梁八柱,缺少不得。而且,我们说的连锁系统,它承接于企业战略、商业模式、价值链、结构和价值观,包括员工和技能训练,影响企业风格,似乎比麦肯锡7S的系统范围更大,对企业的影响更显著。

123.jpg

很多著名管理学家,包括迈克尔·波特、戴明等对系统都非常重视,戴明甚至说,一个组织的成功,94%靠系统,这个说法不一定靠谱,尤其是对于21世纪的中国餐饮企业,但也说明了系统的重要性。

要说系统,当然绕不开麦当劳。当年,麦当劳中国市场的元老蔡先生问麦当劳全球CEO坎塔卢波先生:麦当劳靠什么成功?对方回答说:系统的完整性。麦当劳创业之初,也是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,而麦当劳能够脱颖而出,有赖于它踏踏实实的经营风格,以及它完善的连锁系统。

再看国内的一个标杆企业。2003年,老乡鸡以肥西老母鸡的姿态跻身餐饮行业的时候,很多本土餐饮连锁企业已经成了气候,如马兰拉面、老家肉饼、面点王、嘉旺,尤其是广东的真功夫。但是,老乡鸡后来居上,这里当然有很多操作,例如花5000万找特劳特做战略营销,请复旦大学团队做企业文化,上线SAP的ERP系统,导入激励系统等等,更少不了重塑了自己的“系统”,可以说老乡鸡的系统是迄今为止中国快餐行业最牛的系统。2020年餐饮业渡劫之后,老乡鸡董事长由衷地说,系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。

所以说,连锁界的有识之士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:无系统,不连锁;系统不强,连锁不大。

有人说,现在经营企业,要打破“木桶理论”,只讲亮点、讲长处,学习也在碎片化,不用讲系统了。这种说法,似是而非。企业需要亮点、讲长处没有错,那是企业竞争和营销的必要因素。但是,企业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,功能可以外包,但是不能缺失。最近餐饮界食品安全事故频发,为什么?就是因为某些企业太过迷信亮点,而忽略了“木桶”。所以说,我们可以讲亮点、讲长处,可以碎片化学习,但绝不能碎片化执行。

当年《海底捞你学不会》正在风头火势上,有人质疑海底捞,仅仅凭一些“亮点”,能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,并写下《海底捞的红旗能打多久》一文(此文网上转发多次)。所幸后来海底捞的高管们逐步建设了自己的营运训练系统,从它的培训训练逻辑结构来看,似乎有点麦当劳的影子。嗯嗯,天下系统出老麦!而且,海底捞近来的“啄木鸟计划”也是把打磨门店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环节。怎么理解?系统无止境?

123.png

(海底捞基于标准系统的“驾校培训模式”)

而另一个曾经比较知名的企业红高粱则有另一种命运,2019年我见了当年红高粱的D总,还为红高粱忽略系统建设导致失败而唏嘘不已。会不会有人说,没有系统而失败的企业也就红高粱吧?这个只能说,没有系统而失败的,我们根本就不知道,中国餐饮界每年关店上百万个,有多少属于这类“无名英雄”?

没有连锁系统的餐饮连锁企业会怎样?

企业不是很大,老板却越来越累;企业管理内耗大、员工执行不力、责任感不强;员工缺乏培训,督导没有依据;老板感觉身边的人不称职,可又不得不用;股权激励、门店合伙也有,员工一样不积极,眼皮都不抬一下;复制一个门店,老板累个半死,结果漏洞百出;加盟商没有任何忠诚度、认同度可言,集体造反的风险如同火药桶;企业风险无处不在,没法检测,更无法规避……

当然严格来说,大多数餐饮连锁企业不是没有连锁系统,只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,优秀不优秀的问题。很多企业以为有几本手册就算有系统了,其实这种不科学不优秀的连锁系统,只是比没有强一丢丢,根本没法承载老板的梦想,甚至没法实现近期目标。何谓优秀的连锁系统?且听下回分解。